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康丽)3月18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发布会暨“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京举行,多位教育界、科技界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代表围绕教育如何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在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迫切需要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方式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各领域的创新。同时,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教育体系,传统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正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专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有增在论坛上表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根基。但目前,科学教师还普遍缺乏,许多教师缺乏科学学科教育相关背景,全国小学科学教师一半以上为兼任教师。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大中小贯通的科学教师培养体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周建中从科学教育出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阐述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解。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成为各地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一段时间以来,实践中对技术改变教育的期望与其应用效果往往不能成正比,信息化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绩效问题在一些地方屡受争议。“我们应当注重需求牵引,应用为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判断技术融合应用的标准,突出其适切性与可持续性,通过‘技术+教育’精准融合、双向融合,构建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模式。”实验区专家组秘书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蔡可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信息技术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践中,教育和技术如何深度融合,融合到什么样的程度……与会者进行了讨论与分享。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技术让化学课程更深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智慧,让师生不断超越,迅速成长,更拓展了我们对课程、对教育的理解。”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黄燕宁用精彩的课例来证明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化学课程原来是如此多姿多彩。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双减’后,作业数量减少了,作业质量如何提高?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数字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在论坛上介绍了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助推师生发展的生动实践,经过多年实践,一零一中学已经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资源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管理标准,根据标准首先打造本校区未来学校群落式生态圈,然后进行模式输出,打造集团校其他分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从一门学科到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共识。论坛上,北京房山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吕宝新、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分享了各自区域推动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深入推进教育技术融合、聚拢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教育优质服务体系,中间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动能,论坛上,北京联通产业互联网中心总经理张旭、飞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创而新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慧勤、ATA执行总裁王湘波等介绍了企业如何用技术改变教育、改变教师的鲜活实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专委会秘书长窦彦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孝炯等与会进行了深入分享和交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有增表示:“高技术产业如何为未来教育提供创新支撑,未来教育如何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最终实现高技术产业与未来教育融合发展,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成立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委会,在教育研究界、实践界、产业界之间搭建桥梁,正逢其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据悉,专委会学术专家组秘书处设立在首都师范大学。专委会将开展未来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主管部门制定决策,组织编制未来教育标准,加速培训未来教育人才;组织、开展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学术活动,交流课程教学改革领域、教育教学产品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相关设备、系统、内容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优质产品应用,切实推动数字技术、数字内容与教育精准融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941.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