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安雪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教育政策、教师管理等。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看,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和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方式。因此,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用好实践教学环节,主动适应和满足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需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感。学校和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引起共鸣,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事件的情感、经历,激发他们学习、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主体意识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共同意识,并在现实中主动发展。目前,一些地方探索实施导师制、学长制、工作室等项目,将民族大团结、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内容融入学校课堂、体育活动和童谣、音视频等艺术作品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性增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充分用好校园常规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活动实践是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学校可充分用好校园活动载体,开展多样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学生参与感、责任感增强。比如,在学校升旗仪式、校园值守、班级值日、志愿服务等校园活动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在学校大会、党团日活动和班会中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让学生在自主组织中增强共同体意识;在学校艺术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中增加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用好“入队”“入团”“入党”仪式、成人礼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要时刻的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充分用好社会资源,增强学生的家乡归属感。各地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要充分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各类社会实践基地,挖掘地方民族文化历史,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浸润式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感受认识,在家乡认同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各地学校可组织学生了解民族概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学生基本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学生主动践行意识。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重温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将共同体意识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政府、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基层民主选举,让学生深刻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公民意识。高等院校可组织、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安雪慧)(《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9504.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