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璐璐 通讯员 范苏)“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赛道上,我国急需大量复合型交叉创新的‘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面向“双碳”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依旧稀缺,实践、创新型“双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健全,制约了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92.html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赋予新使命,带来新机遇。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存量高、时间紧等压力,实施“双碳”战略,人才是关键,推进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施卫东认为,“双碳”目标对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国内“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前沿科技人才需求存在偏差,教学方法及内容缺乏创新,以培养学生设计、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条件不足,难以满足面向“双碳”发展的教学要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92.html
“构建产教融合的‘双碳’人才培养模式是因地制宜的一种可行办法。”施卫东建议,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打破产业和教学之间的壁垒,推动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授课模式,将企业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引入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或借助于高校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将学生引入面向“双碳”发展科研项目一线,将行业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开发项目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践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企业需求与“双碳”人才培养过程的动态融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92.html
此外,施卫东指出要完善“双碳”引领的绿色低碳学科体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化学科绿色低碳内涵建设,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编写和出版“双碳”系列教材;加速发展风电、水电、核电、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学科,大力推进能源学科与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与“双碳”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向,加快建设一批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树立学生具备科技前沿与国际视野的“双碳”工程实践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确保“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求同步。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92.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