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王阳)“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联盟为重要标志的区域高校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各式各样的高校战略联盟纷纷成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卫林日前表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徐卫林认为,中国高校必须发挥好“教育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协同创新,成为引领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激发释放人才创新动能的开路先锋。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加快建立支持鼓励高校联盟化协同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居间引导作用,构建政府适度参与、类型丰富的协同创新高校战略联盟,更好地发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高位引领作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在徐卫林看来,由于中国高校普遍缺乏联盟经验,联盟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契约执行不力”“内部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导致合作实效不足影响高校战略联盟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内高校之间建立战略联盟的前期准备不充分;二是高校战略联盟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互动性不充分;三是中国高校战略联盟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局限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徐卫林表示,构建政府适度参与的协同创新高校战略联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度重视,需要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外交部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打好组合拳,把更多的中国高校战略联盟做大、做强,做出中国特色,力争成为世界一流。他提出如下建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第一,政府适度参与。协同创新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推动构建协同创新高校战略联盟必须先明确的就是政府的参与程度。比如,可以由科技部牵头成立“集成电路”高校战略联盟领导小组,优化“集成电路”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引导联盟成员集中精力加强半导体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储备,吸引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参与,推动联盟从“分散”走向“统筹”,促进联盟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共同推动实现国产芯片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第二,引导高校战略联盟成立实体机构。国家层面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以国际顶尖高校战略联盟合作机制以及国内目前运行效果较好的高校战略联盟合作机制为参考,从人才联培、师资互补、学科共建、科研互助等多方面切入,出台鼓励支持国内高校构建战略联盟的指导意见,为高校推进战略联盟建设提供可循之章,对部分同质型的高校战略联盟引导进行优化重组。已有的高校战略联盟应该进一步完善联盟章程,明确共同价值、共同使命、共同愿景,加强共享、共建、共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联盟创新发展赋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第三,引导高校战略联盟培育文化共鸣。精心培植好适合联盟发展的“文化厚土”,促进联盟主体形成对于共同愿景的价值认同和目标期待。所以,学界还应加强对协同创新高校战略联盟建设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联盟发展愿景相关领域、产业,各政府主体以及意向结盟高校的参与积极性、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等,另一方面是研究联盟的运行机制、伙伴选择、组织承诺、存续发展与协同演化等。通过研究和实证分析,为联盟建设提供可行方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8839.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