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吼不叫也能教好孩子!试试这些方法

admin 2023年2月9日10:20:46
评论
48 5794字阅读19分18秒
摘要

很多父母在教养过程中都有过被孩子激怒、对孩子发火吼叫的经历。虽然父母们都知道,发火吼叫对于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用,可是面对孩子 “屡教不改”的不良行为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心中的怒火就会升腾起来,无法压制,使自己和孩子一起陷入“越吼越差,越差越吼”的负面循环中,无法改变。吼叫的教养模式一旦在家庭里形成,光靠心中默念10次“亲生的”并不能有效地让父母停止吼叫。只有真正认识到吼叫对孩子发展的危害,了解“吼叫模式”难以停止的心理机制,学习并掌握合适的教养方法才能真正地破解教育中的无助感,用温柔而坚定的教养模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父母在教养过程中都有过被孩子激怒、对孩子发火吼叫的经历。虽然父母们都知道,发火吼叫对于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用,可是面对孩子“屡教不改”的不良行为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心中的怒火就会升腾起来,无法压制,使自己和孩子一起陷入“越吼越差,越差越吼”的负面循环中,无法改变。吼叫的教养模式一旦在家庭里形成,光靠心中默念10次“亲生的”并不能有效地让父母停止吼叫。只有真正认识到吼叫对孩子发展的危害,了解“吼叫模式”难以停止的心理机制,学习并掌握合适的教养方法才能真正地破解教育中的无助感,用温柔而坚定的教养模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一、吼叫的危害:给孩子当前行为和未来发展设置无形障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1.吼叫激发孩子的“战斗—逃跑”反应,越吼越慢,越吼越反抗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父母的吼叫会激发孩子情绪脑的反应,而抑制理智脑的思考。脑在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额叶为代表的理智脑,一部分是以丘脑和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丹尼尔·西格尔,2013)。当孩子学习和思考问题时主要是理智脑在起作用,这时身体会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它可以让大脑思维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灵活。但当孩子被父母吼叫而产生愤怒或者害怕情绪时,他的情绪脑会被激活而进入“战斗—逃跑”反应,如果他感觉到愤怒,他会进入战斗模式而反抗;如果他感觉到害怕,他会进入逃跑模式而逃避。这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它们会让心跳更快、血压更高、血液更快地流向四肢,这个反应对动物来说有特别重要的适应性意义,可以让动物在战斗或逃跑时反应更迅速。但是对孩子的行为培养来说就会带来麻烦,因为血液到了四肢,孩子的大脑就会供血不足,使得理智脑的思考被抑制,思维速度变慢,思维灵活性受限。因此,当孩子被父母吼叫而感到愤怒或害怕时,他会出现大脑“卡壳”的现象,没有充足的脑力去思考“父母到底希望我做什么”和“我该如何做”,他就会更加做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变得越吼越慢、越吼越反抗。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2.吼叫与孩子的行为多次联结后产生条件反射,让孩子本能地想要逃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两个事件反复同时出现、多次联结后会产生条件反射,当下一次,只有一个事件发生时,也还是能够激起另一个事件的无条件反应。父母的吼叫会让孩子产生愤怒或害怕等负面情绪反应,这是无条件反应;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时总是被父母吼叫,做这件事与父母的吼叫多次联结之后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做这件事,以前被父母吼叫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就会被激活,从而感受到痛苦,想要逃避。所以,很多孩子在做事时,不是做不到或做不好时才感到痛苦烦躁,而是从一开始做这件事时,被父母吼叫的负面情绪就被激活了,感到痛苦烦躁。这种条件反射会使得孩子做事本身的困难感、做不好的无助感、沮丧感与被父母吼叫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累积在一起,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本能地想要逃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3.吼叫中的负面言语为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形成负面人生脚本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父母在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常常会将负面情绪与负面言语绑定在一起,吼向孩子,比如父母吼孩子:“你写作业时,能不能别磨蹭,别走神儿,别马虎?”父母说这句话时内心是期望孩子“写作业要高效率、专注、认真”,但是孩子在父母的怒火中听不到父母的期望,只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指责和否定,只听到父母说他“磨蹭”“走神”“马虎”。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内在的自我评价还未稳定形成,他对自我的评价非常依赖于父母的评价,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这些负面言语(“磨蹭”“走神”“马虎”),这些言语就会形成牢固的人格标签贴在孩子的自我评价中。当孩子在未来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任务而有点儿想逃避时,这些标签就会跳出来发挥作用,就像电影脚本一样指导他下一步的行动,让他变得更磨蹭、更走神、更马虎。而且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在调节孩子行为时对待他的方式会逐渐内化成为孩子自我管理时对待自己的方式。父母如果总是采用吼叫和苛责的方式,不能对孩子温柔以待,不能有力地帮助孩子寻找有效的方法进行行为调节,那么孩子长大后也难以对自己温柔,难以有力地寻找有效的方法,当他出现问题时,他会在头脑中对自己吼叫和苛责,从而导致自我管理失败,形成心理内耗。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二、戒吼的“难”:教养关系为什么总是卡在怒火中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停止吼叫的教养模式,甚至很多父母平时为人理智,对人客气,但只要遇到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忍不住发火,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父母面对孩子问题行为时产生的情绪非常复杂,在愤怒的情绪下面其实还有着担心和无助,比如看到孩子作业写得慢,父母会感到担心:“写得这么慢,一会儿怕是又得拖到10点、11点才能睡觉。”也会感到无助:“催他没用、鼓励也没用,什么办法都没用,还能怎么办?”担心和无助的底层心理需求是对孩子行为能力培养的重视,它涉及父母最重要的价值需求,无法像普通人际关系建立或工作任务达成一样,在遇到挫折时还能用豁达的态度去放手,所以当担心、无助的情绪混杂在一起时,要想停止发火就会变得更难。在对孩子行为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两个情绪反应模式会自动地发挥作用,一个是动物本能的情绪反应模式,一个是家庭代际传承的情绪反应模式。如果家长不能把自己的这两个模式理解清楚,那下一次遇到问题时还是会陷入到忍不住吼叫的自动化反应模式中。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1.动物本能的情绪反应模式:通过愤怒调动身体机能去打跑敌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父母与孩子一样,一旦进入负面情绪状态时,情绪脑会被激活而抑制理智脑的思考,使得思维速度变慢且灵活性受限,这样父母就想不出来更好的方法来调节行为,而只能靠本能的反应模式来行动。人类感到愤怒时的本能反应模式与动物相似,比如当一个狮子被敌人侵犯而感到愤怒时,它会调动全身的力量,把毛炸起来,眼睛怒视,大声吼叫,这些行为可以让它看起来更强大,能够把对方震慑住;也能让它自己在发起攻击时更快、更有力量,把对方咬死或打跑。这种愤怒的情绪反应模式是有效的,能够让动物激发力量打败外在敌人,这个模式的有效性使得它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牢固地刻画在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基因里,并在面对不喜欢或受侵犯的情景时自动地发挥作用。问题是,这个模式对于打跑外在敌人管用,但用于改变孩子内在的问题行为却不管用,比如当父母因为孩子学习磨蹭而对他吼叫时,父母希望赶跑孩子学习行为中的磨蹭,但实际上他们赶跑的却是学习行为本身。孩子学习时被父母带着愤怒的情绪吼叫,他会一看到学习就烦、就怕、就想跑得远远的,这会为孩子的厌学行为埋下祸根,也会为疏远的亲子关系埋下伏笔。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2.代际传承的情绪反应模式:原生家庭的情绪模式被无意识传递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情绪反应模式会在家庭中进行内隐化的代际传承,父母在自己童年时的经历和被对待的方式会无意识地影响其长大后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多父母童年时被自己的父母吼叫和指责,他觉得很难过,想着等自己长大以后绝不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但等他成人后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感到担心、无助而自我否定,感到愤怒而无法自我控制时,这种童年时熟悉的吼叫或者指责模式会自动地跳出来发挥作用。如果父母不能对这一模式进行觉察,就会在激烈的负面情绪下陷入到自动化的反应模式中,对孩子使用吼叫和指责模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所以无论是动物本能的情绪反应模式,还是消极情绪模式的代际传承,都使得父母在激烈的负面情绪下容易自动地用打、骂、吼的方式对待孩子。尤其是当孩子“开始时唠叨还听,后面越说越没用”时,父母会不断地升级情绪强度来促进管教效果,将唠叨发展为充满怒火的吼叫。愤怒情绪与担心感、无助感紧密联结,它不是默念10遍“亲生的”或给自己喊10遍“忍住”就能抑制下去的,这时家长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孩子的行为能力和成长目标,同时认识到情绪控制的难度,才能用理智主动地从自动化的、本能的情绪模式中跳出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去有目的、有觉察地建立一套新的亲子教养模式,以帮助孩子实现成长目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三、停止吼叫,用温柔而坚定的教养帮助孩子升级行为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温柔而坚定的教养就是要在关系中温柔、在行为中坚定,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在关系中,父母要首先对自己温柔,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与自己的内心产生联结;然后在眼睛中温柔地看到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和认知行为困境,实现温柔的教养。同时,父母要在心中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培养目标,坚定地帮助孩子找到适用的方法去突破困境,实现行为能力的升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1.关系中的温柔:理解孩子的需求与困境,实现温柔的教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一是为怒火设置暂停键,用正念法关爱情绪中的自己。父母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很难做出有效的教养行为,而用本能的吼叫模式又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危害,因此父母在怒火中要主动对自己喊“停”,给自己的怒火设置一个暂停键,用一个暂停的方法让自己停下来,在停下来的时间里让怒火慢慢平静,用时间给自己以关爱,提升自我的内在稳定性。在暂停时可以使用正念法,“正念”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在做事的过程中与当下的环境建立联结、与自我建立联结。比如父母在与孩子发生冲突而忍不住要吼叫时,可以主动地做一个决定“停下来、离开当前的冲突,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去正念地洗个脸”,走到卫生间,慢慢打开水龙头、慢慢挤出洗面奶揉搓出泡泡、在脸上慢慢充分地按摩,再用水慢慢地把脸冲洗干净。在这个过程中,将关注点从与孩子的冲突中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在慢慢的行动中感受环境、感受自己、关爱自己。父母会感受到怒火慢慢地平息,内心的智慧在慢慢地增长,思维重新变快、变灵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二是觉察“前情绪”,即提前识别发火的诱因,在发火前做好准备。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怒火看似每次是突然爆发的,但实际上怒火常常是负面情绪在一个问题行为上多次累积的结果。因此,父母需要在怒火没发生之前,先觉察到自己怒火的“前情绪”,理解自己的担忧和无助,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提前把方法找好。比如孩子前面接连几天在写作业时反复削铅笔浪费时间,父母不能在这次他又削铅笔时去吼叫他,而是要先觉察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担忧和无助,在这次学习之前预见到孩子一会儿学习过程中还会反复削铅笔,所以要先找好方法,可以对孩子讲“我看到你前几天学习时都会削铅笔,你是觉得铅笔削得长短粗细合适很重要吗?那你看看一会儿需要用几支铅笔,我们在学习前把它准备好,这样学习的时候更专心”。通过识别自己发火的诱因并预见性地找到办法,父母的担忧与无助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不会发展到愤怒发火的程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三是提高认知复杂度,看到孩子的当前困境才能真正共情。认知复杂度是个体对他人和情境进行认知建构的能力,认知复杂度低的父母很难认识到情境的复杂性,而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孩子及其所处的情境建构出“非对即错”的认知,将孩子的问题行为简单地理解为孩子的“不愿意”“不配合”,因而对孩子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而认知复杂度高的父母能够看到情境的复杂性,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和认知发展困境,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建构出符合真实情境的真实认知。认知复杂度低的父母在孩子有问题行为时会说“我理解你,但是你还是需要……”,这句“我理解你”其实只是父母提出后面要求的过渡性用词,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共情,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共情,父母就难以摸清孩子当前的困境,因而无法找到与当前困境相匹配的解决方法。只有父母提高了认知复杂度,真正理解孩子当前的需求和困境,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问题解决方法,才能实现温柔的教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2.行为中的坚定:为孩子设定可达成的目标,坚定地帮助孩子达成目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一是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设定孩子能够达成的目标,让孩子在达成目标中获得掌控感。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期望去提一个理想的但孩子达不成的目标,这种努力却达不成的目标只会造成孩子的挫败感和无助感,让孩子只想逃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提一个略高于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即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二是用成长性思维聚焦暂未获得的能力,帮助孩子突破行为困境达成目标。当孩子做不到某件事时,父母不要愤怒地指责孩子“为什么做不到”,而是要好奇地看向事件“为什么完成这件事对孩子而言存在困难”?找到孩子在完成这件事中暂时缺少的能力,找到合适的方法坚定地进行练习,这是德韦克提出的“成长性思维”中的理念。成长性思维认为个体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以通过成长和历练不断提升的。孩子做不到就意味着孩子现在暂时缺少某种对应的能力,但只要通过合适的练习获得了这个能力,孩子就能得到成长。比如孩子在整理书包时把卷子乱塞,父母不应该说“别把卷子乱塞弄得一团一团的”,而是要通过观察去发现孩子眼前缺少的是“把卷子按顺序叠放后,平整地放进书包”的能力,那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买一个单片式的文件夹,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去练习把卷子叠放后放进这个薄薄的文件夹,再一起放入书包。如果孩子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学会了收卷子,之后再不断地学会收文具、收书本,按照清单整理材料……孩子整理书包的能力就会被系统地建构起来。所以“坚定”的教养不是指孩子出现错误时,父母坚持原则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把事情完成,而是要灵活性地理解孩子的困境,帮助孩子掌握暂未获得的能力,然后在一个个能力成长过程中,坚定地帮助孩子实现成长目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三是忍受成长中的不确定性,抓住错误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能力精进。父母对错误的看法决定了父母在面对孩子错误及不确定性事件时的行为方式。如果父母认为错误是一种失败,就会在孩子犯错而带来太多不确定性时,感到失控和愤怒;而如果父母认为错误有着重要的信息反馈功能,就会在孩子犯错时主动积极地去分析错误中提供的反馈信息,坚定地帮助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而实现能力扩容。这样,在孩子出现行为反复或遇到新问题时,父母就不会因为这份“不确定”而感到焦躁,而是会抱着稳定的、好奇的心态去观察“行为反复”和“新的问题”带来了什么样的“新”信息,为了应对这个新现象需要孩子有哪些新的能力成长,然后坚定地与孩子一起寻找能力成长的方法,进行相关练习。抱着这样的心态,孩子就能在每次错误和每个不确定性事件中获得能力升级,实现能力精进;家长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教育智慧,实现温柔而坚定的教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JYB021)的研究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田宏杰 作者单位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人民教育》2022年第24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2月9日10:20: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uolaoshi.cn/78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