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有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是普通教育的基础。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县域教育发展进一步得到重视。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到2025年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制定了系统而详细的发展方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强教必先强师。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县域教育振兴的重要路径和关键环节就是大力提升教师水平。县域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结构的完善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的全面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基于当下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协同机制,更好地建设高素质的县域教师队伍,促进县域教育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教师专业化发展,职前阶段主要通过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后则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其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教师在职业的态度、能力和行为上是不一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以及专业理念等,是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自身的学习,能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过程。为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很多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县域教研、改善硬件设施条件等。但是,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保障措施、实际效果和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现实困境。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在内容上,当前县域教师培训的内容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统一确定,缺乏针对性和选择性,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对县域教师的培训没有关注到城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的差异,城乡“同质化”严重;县域政府及中小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教师缺乏清晰的发展目标、明确的自我认知。在形式上,县域中小学的教师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采用专家讲座和教师经验介绍的方式较多,且专家讲座的内容有时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以理论知识为主,不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学习仅停留在听专家讲理论,互动较少,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教师培训效果:难见成效。培训的实际成果转化取决于参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大部分教师在心理认知上都认同教研活动是有用的,可在行动力方面却较为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时,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很少结合具体学科进行案例分析,很多培训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评价机制,导致培训成果难以落实。此外,由于县域教师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等问题,教师学习动力不足,难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教研,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即便教师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愿,由于县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学校教师缺编等,县域教师的工作量大,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硬件设施配备:缺乏实际应用技术。硬件设施的配备和使用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县区学校大多已具备多种先进的硬件设施、教学工具,但是很多学校虽然具备相关设施,但由于县域教师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设施难以实际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造成设备的闲置与浪费。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优质教师资源:难以留住。县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需要优质教师的加入和带动。在教育科研方面,县区缺乏专业过硬、理念先进、指导力强的教育科研团队;在师资队伍方面,县域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小学教师兼课现象广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优质教师缺乏。如何引进来,留得住,吸引更多优质教师到县区教学,结合校内固有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乡村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本土化培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建立协同机制以突破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教育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相互影响,因此教育系统内部和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值得关注。教育改革的协同性可以总结为战略协同、政策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资源协同等层面。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协调推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方能落实成果,突破困境。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政策协同机制。教育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是实现教育战略的手段和支撑。强师政策的落实和县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后续政策的协同,需要构建相应的规范标准机制、管理服务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构建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基础,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应建立科学、明确、完整、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学习效果的监督和评比,加强教师发展的管理,进行后续的跟踪和奖励。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公开透明的评比,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构建相应的表彰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及时对县域教师进行表彰和激励,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并通过相关政策激励优质教师资源流入县区,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组织协同与教育资源协同配置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要建立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协同发展机制。组织协同指的是教育改革中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积极合作、支撑互补,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间的协同,还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科研机构等不同组织间的协同。协同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客体;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公民个人等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应在协同机制的引导下,通过各主体的相互作用,处理好各方关系,发挥各方优势,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效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建立县域学校间、城乡学校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依靠县域各学校之间和城乡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理念共享、方法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实施“支教”“走教”策略,并完善教师权益的保障机制,解决乡村教师师资紧张问题。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每个学校和区域都有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特色,应建立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各学校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开展跨学校的听课、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发挥团队优势,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共享优质师资和学习资源,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提出问题,交流探讨,思考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方式;众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和参训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培训内容更易被教师理解和接受。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建立教科研机构、师范学校与县域学校之间的协同机制。县域教师发展现存的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差、组织形式单一、培训成果难以落地等问题,与培训方和接受培训的教师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有关。教师作为接受培训者,其实际需求应当得到充分理解和重视。在县域教师专业发展中,教科研机构和师范学校在协同模式中处于引领地位,承担对县域教师的培训等,但同时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需要协调各方合作,研制共同目标,组织各方参与制定项目实施目标及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应与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以避免出现课程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在开展县域教师培训之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做好当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存在的问题、更适合教师的培训方式;培训部门需在充分了解县域教师情况后,提前制定和告知培训方案,便于地方提前组织规划,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系统,开展多类型的课程培训,方便教师自主选择参训方式和内容,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提高其积极性;在培训学习活动之后,师范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协同配合,做好对教师实际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的沟通交流,并对县域教师在后续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帮助和反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建立县域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协同机制。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县域学校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的协同支持。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需要硬件和软件等配套设施,县域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的实际使用离不开相关技术机构的协同配合。在硬件设施方面,不仅需要安装硬件以支持教师的教学,更需要安装后续的设备以供教学使用,安装厂家应帮助县域教师掌握使用技能,使硬件设施真正应用到教学之中。在软件设施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搭建跟踪指导平台、教学平台等,便于县域学校的管理以及和教育部门的联系。此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基金会的激励等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综上,县域教育振兴背景下,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县域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建立政府、学校、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等社会多方的协同机制,进行政策的支持、组织间的合作交流、教育资源的协调配置。做好充分的保障,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作者马颢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卢立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6600.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