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大批高质量国际化人才。本文从高校所肩负人才培养职责出发,分析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质和培养的主要方向,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学生国际流动、在地国际化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几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国际化育人工作的策略,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参考。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新时代的中国正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一、国际化育人方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学术界将国际化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课题进行探讨,其内涵较为丰富。例如,周玲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国际合作、竞争和国际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创新实践和跨界整合能力,外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江波等认为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包括国际视野、独立精神、引领未来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意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倪怀敏认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研究能力、开发未知技术能力、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素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从政府视角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特征,即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国际化人才的全球视野、全球竞争力等属性。综合上述及其他相关文献可见,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外语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家国情怀等是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特征。高等院校孕育国际化人才应将培养上述素质作为发力重点。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二、国际化育人策略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国际化育人的根本动力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广阔的国外、国内空间,依靠国际化的教职工队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一)切实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在高校内,国际化已不是新鲜话题,各校上下对其均有一定了解,但理解各异,部分学校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国际化是国际处或者国际教育学院等外事部门的工作。这种错觉造成了国际化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脱节,使国际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外挂”,用时取之,不用时弃之。高校应摒弃这一错误认知,将国际化真正内化到各专业学院和有关部门的育人职能之中。并且,国际化育人要常宣常讲。学校、学院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外事部门等要利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外事工作会议、国际交流业务培训等多重场合宣讲国际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普惠性。邀请国家和地方主管政府机关、国内外标杆院校和业内专家进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化推广活动。让专业学院、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际化带来的益处,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使国际化工作格局由被动转为主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国际化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顶层设计方面,高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中不仅要明确学生出国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生数、进入世界前列学科指标等有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宏观指标,还要根据学院实际,分解、分配各项指标,形成考核KPI,融入各专业学院发展规划。高校要和下设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任务下沉,工作重心下沉。应建立外事督查督办制度,对于国际化指标的进展情况和重要国际交流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对于完成指标出色的学院,在资源、政策、荣誉上给予倾斜和奖励,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标杆学院。要建立外事院长联席会议制度,由国际处等外事主管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分管外事工作的副院长就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加强沟通,学习借鉴经验,探索工作新方法,开拓工作新思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三)拓宽学生海外流动渠道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学生海外流动是最传统和最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学生赴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在国际化环境中沉浸式学习、交流,能够全面检验和锤炼自身语言能力、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国内培养无法达到的国际化效果。在后疫情时期,高校同样要坚定学生派出的信心和定力。利用目前学生流动的调整期,把更多精力用在进一步构建学生流动网络上,与更广区域、更高层次的高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发更多样、更优质的学生出国项目,为流动恢复做好准备。尤其要指出的是,国际组织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分支,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高校在用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同时,还可以与对口的国际组织建立学生参访、学生实习、人员输送等合作关系,以及探索与国际组织、海外院校合办全球治理相关专业、联合培养项目或辅修学位的合作模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四)全面提升在地国际化办学水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疫情使学生出国的步伐受阻,在地国际化成为后疫情时期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目前,高校在地国际化建设普遍存在滞后性,办学缺乏系统性,无法有效弥补学生海外流动受阻造成的缺失。要扭转这一局面仅仅依靠学校外事部门远远不够,需要校内纵向、横向联动,形成合力,多管齐下。一是全面升级国际化课程体系。学校本科、研究生教学主管部门应牵头,开设国际关系、世界文化、中外交流、国别和区域研究、外语与沟通、国际协同创新等全校性国际通识类课程。各学院也应针对专业特点,开设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国际工程管理等选修课。课程建设要瞄准国际前沿,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学工和研工部门要丰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的国际化元素,成体系地积极开展国际组织训练营、模拟联合国、国际素质提升讲座、国际热点问题工作坊、跨文化交流活动等,赋予“三全育人”国际化亮色。此外,学校应利用暑期举办国际暑校或国际小学期,各学院挖掘能够胜任的外教和本土教师资源,建设国际化课程模块,用1个月左右时间集中授课。二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增效。中外合作办学是成建制引入国外课程、国外师资等优质办学资源,成批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疫情以来,教育部发布专门政策,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出国留学受阻学生,彰显出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育人方面的替代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办项目层面,高校要加强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合作,加大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吸收,探索在信息、制造、能源、生命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在已有项目层面,要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年度考核、办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切实强化过程管理。三是开展国际化育人试点项目。高校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双语和全英文金课建设工程,逐步提升英文课堂覆盖度。有条件的高校可探索国际班、国际示范学院试点。参照国际标准,改革学生培养体系,组建国际优秀师资队伍,搭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习实训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国际化素质,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校推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五)构建国际化教职工队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教职工队伍是实施国际化育人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就业,高校教职工中具有海外学历或海外经历的比例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外语水平、国际视野等均有较大改善。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外教人数少、比例低的现象,且外教主要从事语言类教学。这与世界知名高校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高校在保持海归人才引进良好势头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优秀外教的聘用力度。建立数量较多、长期为主、学科均衡的外教队伍。在做好国际化师资增量的同时,高校还应盘活已有师资存量。通过举办国际化教学专项培训、研讨、论坛,实施海外研修计划,利用在地国际化办学改革等方式锤炼本土教师国际化育人本领。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建设师资友好型软硬件环境,在教学、待遇、晋升、生活等方面切实回应教师关切,实现国际化师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三、结语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国际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调动外事、教学、学工、人事、财务、后勤、学院等多方力量,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同时,国际化育人又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需要高校拿出真金白银,在人、财、物、策等方面进行长期系统投入。国际化育人虽任重道远,但符合时代大潮、服务国之大者,是一条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高校应着眼长远,保持国际化育人改革的战略定力。(作者 罗军系北京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助理研究员。本文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2019-2021年度科研项目“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史及其现实指导意义”[2019JBM303])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1]周玲,刘甘雨.工科优势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02):16-20+99.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2]江波,钟之阳,赵蓉.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4):58-64.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3]倪怀敏.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发展战略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04):92-96.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4]罗军.高等学校出国留学支持体系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5),149-152.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5]房欲飞.“在地国际化”之“旧”与“新”:学理思考及启示[J].江苏高教,2021(08):41-45.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6]刘美君,张婳.“双一流”背景下材料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试点班)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142-144.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1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44.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