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思考,便于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认可。本文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分析了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几种理解,概括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客观展示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成就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信心保障,并从具体落实的角度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建议。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等教育强国;政策建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等内容,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说,发展高等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一、对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解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如何成功发展高等教育,乃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很多研究和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要素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强国要具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社会服务和一流的管理制度。要素论的叙述很清晰,但没有回答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各要素发展的先后顺序问题。历史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进化需要时间,也需要很强的节奏感,待条件成熟后自然会发展强大起来。竞争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竞争的结果。强与不强,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然而,简单地套用“竞争论”,容易为“零和游戏”所误导,从而无法达到造福于人类的目的。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显然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建设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协同好人才培养、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加快建设”,强调高等教育要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强调高等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高等教育强国具有一些典型特征。一是能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思想。二是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制和制度,这些机制和制度既能够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可为他国所借鉴。三是能够提供更多的专家咨询和知识信息,提供新知识新思想和国际化的专业服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依据上述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与高等教育强国间的差距。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开始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思想。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十分丰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科学提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中国元素一定能够获得更充分的展现。以公办高校为主体、民办高校作为有益补充的思想,以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为引导带动其他高校共同发展的思想,以人才自主培养为主同时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对外开放体系等,只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产生众多思想的几朵浪花。经过整合提炼后的思想,大部分可为世界其他国家所认可、接受和借鉴。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不仅要不断创立新思想,还要对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作出更加科学、更高水平的研究和总结。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其次,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学位制度、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等。应该说,一项制度的好与坏不应仅从本位来衡量。我们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探讨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发展的立场,而忽视了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国际上是否认可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认可多少,能够从中得到多少经验借鉴,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下一步所要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解决制度的中国本土适应性和国际环境的可移植性之间矛盾的问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最后,世界学术舞台上已活跃着一定数量的中国学者。很多数据表明,中国学者的国际活跃度在本世纪得到了较快提升。202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高校的学科水平普遍提升较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登上世界科学学术组织的最高平台,担任学会会长、秘书长或高端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委等职务。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中国的科研成果,阐述中国的科研理论。当然,我们仍需要在很多方面继续努力。例如,我国学者虽然对学术治理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参与国际治理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国际治理的力度还有待增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信心保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笔者梳理了几条线索以论证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拥有的实力及自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一,中国高校在国际排名中进步明显。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大陆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持续攀升,共有95所上榜,上榜数量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177所)、日本(117所)与英国(103所)。共有7所高校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有11所高校跻身世界排名前200名。当然,不能把排行榜当成判断大学优劣的唯一标准,且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上还没有跻身到第一方阵的最前列,但中国高校的排名持续整体上升,屡屡刷新纪录,正是得益于研究声誉和研究出版物引用的提高。按照当前的趋势继续发展,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图景定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二,就科学论文产出而言,中国的论文质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据外媒报道,中国科学论文量质齐升。研究人员引用次数进入前1%的“顶尖论文”数量,论文总数和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篇数三大关键指标,中国全部跃居全球首位。诚然,中国学者的论文被引用率,以及对科学发展的根本性推进和贡献等,与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可以想见,中国学者的论文中,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切实问题加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策略的方案会越来越多。相应地,中国学者对自然科学的根本性推动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三,中国有实力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较充足的资源保障。10年来,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高校研究与开发经费从2012年的76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92亿元,10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上万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由2012年的391.8亿元增至2021年的847.5亿元,增长超过116%。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25个前沿科学中心、14个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校获得了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的6项、全部自然科学奖中的67%,近三年来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获得了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的10项、全部技术发明奖中的72%,并获得了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2021年,我国教育总投入超过5万亿元。无论财政状况如何,我国都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同时也保证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不低于4%的战略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的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并做到了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资源是较为充足的。此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国家的强力推动和大量投入,还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公益思想和潜力。如能有效开发和利用民间资本,也一定能为中国高校各方面的进一步提升作出积极贡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四,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高等教育也遇到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红利期”。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走上了坚持特色发展、强调多样化探索、追求“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也已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赴海外办学。“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在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也为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平台。国运已至,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信心更加坚定。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益于人才回流的加速。众所周知,近几年,世界科技竞争加剧,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频繁采取种种措施,对中国进行限制和打压,再加上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国际间正常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合作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和华人学者决定回到祖国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回流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赢得了一次重要机遇。海归人才将成为加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建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所提的新要求,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意识贯穿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各个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教育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对高等教育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高等教育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外交资源”,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有效动员和利用这一资源,发掘高等教育的巨大潜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提升自信心。自信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帮助他人发展的时候产生的。我们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成就,进一步凸显了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发展成就,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信。应抓住中国经济发展及疫情下人才“回流”的机遇,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海外中国人才回国就业创业;针对疫情对留学带来的冲击,积极探索国内外教育体系对接机制,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扩展更广泛的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支持各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第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创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无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也给我国的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我们的理论工作者需要做好两项基本工作:一要做好预测工作,二要做好研究和阐释工作。前者是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未来趋势预测;后者是为发展过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寻找到“知其所以然”的背后深层原因。10年来,高等教育战线以高质量为统领,注重由要素发展观转向整体发展观,不断探索建立与国情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有先进的理论支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作者 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1]刘宝存,张伟.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6):1-8.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2]眭依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升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必须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6-8+12.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3]阿特巴赫,卢爱珍.高等教育“入世”:并非全球化的明智之举[J].开放教育研究,2002(03):20-22.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4]王晓阳,刘宝存,李婧.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评价与研究——美国大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约翰·冯(John Vaugh)访谈录[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1):13-19.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5]洪成文,牛欣欣.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40年[J].神州学人,2018(06):14-17.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6]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66-77.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7]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天翻地覆慨而慷:从数据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J].当代教育家,2022(10):40-43.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8]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重磅发布![EB/OL].https://www.sohu.com/a/593537988_100251659.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9]李立国,黄海军.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我国距离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01):36-44.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10]马万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134-142.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11]洪成文,李湘萍.论大学公共外交功能、价值与实现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4(01):23-26.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1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5239.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