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第一位开展“西北地方音乐文献库”建设研究的学者,率先建成西北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填补了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空白;他最早建成我国第一门非遗保护线上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研发了首款手机APP“音乐地图”……他是兰州文理学院教授、西北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负责人刘忠。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近年来,刘忠持续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拓展了西北地方音乐“活态”传承的土壤和空间,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理解和青睐,使更多“甘肃符号”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填补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空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刘忠是个典型的西北汉子,黝黑的脸膛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朴实耿直,在他身上永远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平日里不善言辞,但只要一提及西北地方音乐,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与甘肃璀璨的历史文化相比,地方音乐是个“短板”。甘肃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源流脉络是怎样的?甘肃在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又是什么?2003年,刘忠在查阅相关文献时,竟然没有找到相关的地方音乐专题文献库。当时,他就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能把西北的音乐文献集中到一个地方该有多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从那时起,他就着手“西北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的建设。2013年,在兰州文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首期藏有图书492套/册、碟片和磁带共396套的西北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正式建成,迅速填补了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的空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这是西北地区首家专业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也是全国第一家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刘忠说,文献库集文献信息存储、收藏、专业信息平台建设、文献研究等于一身,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师生的教学、科研打开了一扇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为方便查阅,他将搜集的地方音乐整理成册并以地图形式着手制作了“手机音乐电子地图APP平台”。只要登录该平台,可以随时在地图指定位置查看音乐文献资料,一目了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当代修志,隔代修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立足西北地方艺术文献挖掘整理和研究创作,既是研究特色,也是使命担当。”刘忠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找到一条音乐教育新出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在文献库建设过程中,刘忠主持、参与的一系列关于西北地方音乐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走在了西北地方音乐研究的最前沿。但学术研究的“高光时刻”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刘忠期望寻找到一条与西北地区教育特色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新出路,带动年轻人深耕这片希望的沃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20余年来,他执着于中国音乐史课程建设,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并接连出版了《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通史》《义务教育课标解析及教学策略:音乐》等教材。由他主讲的“中国音乐史”3次获省级精品课、主持的教改项目3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2011年,刘忠主持承办了教育部委托的“首届甘肃省艺术表演技能大赛”,陇剧、秦腔、花儿等传统地方音乐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如今,这些传统音乐都成了每年学校艺术表演大赛上的“重头戏”,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发现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刘忠总会耐心指导、悉心培养。他的许多学生或在国内知名音乐学院深造,或走上社会舞台谱写五线谱和音符的梦想,或已站上大学讲台延续着西北地方音乐或舞蹈研究。张蕾目前是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青年音乐家协会理论作曲专委会副主任;同样任职于该校的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张帆,近年来致力于民族民间舞蹈研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在非遗保护中传承“甘肃符号”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非遗”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总是有些神秘。作为兰州文理学院非遗智库的负责人,2020年刘忠建成我国第一门非遗保护线上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并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同年,兰州文理学院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获批设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大学设立非遗保护专业,将使得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进入体制机制,保护更加科学化、研究体系化,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刘忠看来,非遗传承既重在记忆、技艺原汁原味的传承,更重在人“活态”“动态”的传承,这样才能让独特的“甘肃符号”展现出更绚烂的生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花儿、裕固族民歌、格萨尔……为让非遗技艺有更多“活态”传承空间,2020年新年伊始,兰州文理学院非遗智库和甘肃都市调频联合推出新栏目——《专家说非遗》。节目一经推出,就在各大媒体平台“火”了,吸引了200多万“粉丝”。每期,作为栏目的总策划及首席专家的刘忠,向受众分享非遗中精彩的人和事,揭开甘肃非遗的“神秘面纱”。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近年来,在甘肃省文旅厅支持下,由兰州文理学院牵头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也迅速开办起来,为非遗传承打通了“绿色通道”,并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花儿、秦腔、地方小调等地方音乐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非遗专业的设立和非遗研培计划的实施,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非遗,过去单一传承的非遗也走向了规模化传承,且技术与理论齐头并进,一家‘绝活’变成了大众‘技艺’。”刘忠欣慰地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4799.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