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晓时) 9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发布了“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和“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这两项研究对全国及31个省(区、市)教育创新环境进行了一次系统“把脉”,旨在促进教育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成果更多涌现、创新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显著,从而引导教育实践回归教育本质、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规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据了解,本次发布是该团队继“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教育创新成果SERVE模型”“5C核心素养”“谨防学业过剩陷阱”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介绍,“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以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一级指标。在政策环境中,包含教育创新组织保障、教育创新财政支持、教育创新文化建设、教育创新队伍建设、教育创新评估问责五个二级维度;在实践环境中,包含育人方式变革、校长教师发展、成果交流推广三个二级维度;在社会环境中,包含家庭教育创新氛围、社区教育创新支持、社会机构教育创新服务三个二级维度。团队又进一步将好的教育创新环境界定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教育创新发展应得到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并且能够通过政策文件、媒体舆论等多种渠道予以显现,以实现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传播先进教育创新理念和技术,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社会的目的。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图1: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该项成果的研究组组长刘启蒙对研究工作做了具体说明。通过对31个省(区、市)、25266篇媒体报道中教育创新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教育创新环境综合情况,最终形成“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报告公布我国2021年教育创新环境指数为2.4,实现了对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维度的全覆盖(为便于公众阅读,该研究中将党政媒体、大众媒体中关注教育创新报道的百分比乘以100的结果作为相应区域教育创新环境指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15.3%,科技部“十四五”期间用于“创新”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经费8%左右后,与之对比可发现我国对教育创新的关注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报告数据表明,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部人口密集城市等均有部分省份(区、市)高度关注教育创新发展。例如东部的广东、辽宁、山东,中部的河北、江西、湖南、安徽,西部的甘肃、重庆等地均对教育创新的整体关注度均较高。刘坚教授带领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省(区、市)教育创新环境与本省GDP、教育经费投入关联不显著,但与社会捐赠教育经费的增幅呈现显著正相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研究发现,教育创新环境与教育创新成果产出息息相关。各省(区、市)党政媒体、大众媒体对教育创新的关注,与该地区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申报的教育创新成果参展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但各省(区、市)在教育创新环境某些维度上均存在共同短板。例如,在报告的11个二级维度中,媒体对教育创新财政支持(0.06%)、教育创新队伍建设(0.06%)、成果交流推广(0.08%)和家庭教育创新氛围(0.08%)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报告反映的家庭教育创新氛围关注度低的问题,与现实中家庭教育创新发展的迫切诉求形成鲜明对照。2021年4月由刘坚教授和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报告中指出,小学阶段家长既要关心子女学习也要关注子女生活,总体学生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家长,与其把更多精力用于关注子女学习还不如更多关注子女的生活,后者对学生的学习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要明显好于前者。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成长的至关重要,全社会亟需促进家庭教育理论、内涵、实践创新,提升对家庭教育创新氛围的关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699.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