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特色实践课程的建设要在基于区位条件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科研支撑思政教学,归纳整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边疆文化和红色文化,设计“行走课堂”,实现课程多元协同建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实践课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边境文化融入桂西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号:2021C44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桂西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体意识的对策研究”(项目号:2022MYSZ027)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1]这既是行动指南,也是办学理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学科建设特色,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要以边疆地区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资源,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开发特色实践课程,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边疆地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阵地作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着眼边疆民族地区区位,科研支撑思政教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边疆”和“民族”这两大要素赋予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鲜明的育人特色。因此,应在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迎合边疆区位、契合民族地区现实图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崇左市。崇左市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姿,边防文化鲜明,革命文化浓郁,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着眼于桂西南边疆地区实际,结合学校“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凝练出“立德树人、武装灵魂、矢志不渝、凝心固边”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立足边疆区位和民族地区区位,要求特色实践课程强化凝心固边功能,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活动要引导广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扎根、奉献边疆的人生理想与情怀,形成爱边、筑边、固边、兴边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在上述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现实区位,发挥在地研究、在地教学的优势,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特色教学科研团队,抓好学科平台建设,构建起“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特色优势学科。围绕这一特色学科建设,学院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反哺教学、特色资源融入实践课程的目标。学校围绕桂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资源挖掘、边疆文化和边疆治理研究,先后组建部校共建“桂西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会”“桂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中心”和“桂西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组建“桂西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围绕边疆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建“桂西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以上述平台为基础,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围绕学科特色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深入挖掘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边疆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色资源,为教学提供充分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深耕地方资源,发掘课程教学内容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特殊的区位造就了边疆地区独特的边疆风情和文化风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红色文化在此汇聚,为特色实践课的开设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事实,呈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历史上,边疆地区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域,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长期以来,这里都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是在地域环境浸润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被创造和传承的重要区域。深度挖掘区域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整合利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元素,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实践课教学的重要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边疆民族地区各类碑刻、遗迹等,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收集这类资源并加以整理是开发特色实践课程的重要思路。挖掘边疆重要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其精神,既能丰富本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充实思政课特色实践课程资源库。通过考察地方特定历史人群,可以挖掘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事迹,让学生对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事实产生深度感知。地方节庆、饮食等民俗资源则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魅力,直观认识具有边疆特色、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总之,民族地区的许多文化遗产都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符合新时代导向的阐释,可以使这些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魅力。因此,要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下,充分利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帮助学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挖掘和呈现边疆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边疆地区广泛存在的大量遗迹、文物和文化现象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边疆文化,使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这里最亮丽的底色。在古代,桂西南是中国和域外国家沟通交流的前沿地区,也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的重要区域,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历史文献。对这类材料的发掘和利用,成为思政课特色实践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在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边疆民族地区也成为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前沿地带,桂西南地区居民同仇敌忾,为保家卫国开展了大大小小的斗争,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英雄事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感悟到英雄人物深厚的家国情怀,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挖掘党带领桂西南边疆地区民众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激活青年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边疆民族地区广泛分布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为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素材和路线指引。革命战争时期,桂西南边疆地区民众参与革命,或反抗侵略,或反对压迫,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桂西南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也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光辉事迹。改革开放以来,桂西南边疆地区日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在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道路上,桂西南边疆地区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国家边疆建设和发展的典型区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桂西南边疆地区独特的红色文化,也成为实践课程建设鲜活而有力的素材和资源,将其融入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这些资源是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聚焦三大文化,设计“行走课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在三大文化的资源支撑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行走课堂”作为思政课特色实践课程开设的基本模式。“行走课堂”以特定的文化线路为主题,提倡将社会现实元素充分融入思政教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行走课堂”模式的特色实践课程,以明确的文化线路为依托,融入教授讲座、实地考察以及故事分享等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行走课堂”基于不同文化资源,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巧妙地将“民族团结”“红色文化”“边疆稳固”这些代表边疆民族地区的标志性元素贯穿始终,通过系列实践教学点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田野、走向群众。在“行走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亲临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国门口岸等,带他们参与地方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了解乡村振兴建设现状等。学生在实践中领略边疆景色,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接触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加深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深刻感知;追寻红色足迹,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聆听守边人的心声,体会对祖国边疆深沉的爱与责任。这些都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为了进一步发挥好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实践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学院始终践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并进的原则。学院强调深耕本土特色,聚焦地方独特文化资源,紧密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定位,开展了一系列彰显鲜明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科学研究。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与丰硕科研成果的涌现,有力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而教学资源的丰富供给,又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民族文化、边疆文化与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在大思政课中的深度融入与广泛传播。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与此同时,社会服务的深入实践反哺并滋养了学院的大思政课建设。学院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将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服务地方、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深化校地合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边疆治理格局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与实践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服务不仅为科研与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还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强有力的支持,形成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责任编辑:单笑斐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8044.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