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基本规律

admin 2024年7月19日17:03:26
评论
14 7757字阅读25分51秒
摘要

◎摘  要   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基本规律的根本途径,在于揭示“价值观”“铸育过程”“人”三个关键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把握“价值的理想性规定”与“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价值的整体性统摄”与“铸魂育人的层次性结构”的关系、“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与“群体的能动性实践”的关系。以此为基础,阐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三大基本规律:价值理想的群体感召律、铸育过程的循序贯通律、灵魂铸塑的实践生成律。

◎摘  要 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基本规律的根本途径,在于揭示“价值观”“铸育过程”“人”三个关键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把握“价值的理想性规定”与“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价值的整体性统摄”与“铸魂育人的层次性结构”的关系、“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与“群体的能动性实践”的关系。以此为基础,阐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三大基本规律:价值理想的群体感召律、铸育过程的循序贯通律、灵魂铸塑的实践生成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人的现代化;立德树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任何一个能够长期存续、不断发展的国家、民族与政党,无不以其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既是关涉文明赓续的重要话题,更是世界各国价值观教育形成的普遍共识。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原创性命题。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重要论述内蕴着中国共产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与历史性自觉,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逻辑与根本遵循。从本质上讲,铸魂育人的展开逻辑与实现形态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使学生能够在风云激荡的大变局中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实现价值铸魂与精神成人的有机统一。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结合点与主阵地,能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工作,既关涉大学生能否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影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在此背景下,从规律性认识的角度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运作机理与本质特征,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重大任务。本文在剖析“价值观”“铸魂育人过程”与“人”三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深入阐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基本规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中的三对关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基本规律的根本途径,是理解蕴含于其中的三个关键范畴之间的关系,即“价值观”与“人”的关系孕育了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价值观”与“铸魂育人过程”的关系派生了整体与局部的差异、“铸魂育人过程”与“人”的关系形成了他塑与自塑的统一。这些关系在本质上指向了价值铸魂与精神成人的实践性互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1.“价值的理想性规定”与“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任何社会所形成与确立的核心价值观,都必须合乎该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现实状况与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美好国家、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共识与理想憧憬,在意识形态层面体现着党的意志与人们普遍的精神信仰,是社会主导意识转化为人们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的观念中介。因此,铸魂育人的核心任务就是以高度的意识形态自觉引领中国人民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塑造具有信仰精神、科学精神与实践精神的“中国魂”,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着眼现实,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本然形态的展开存在着诸多阻碍性的因素。从群体的特殊性来看,成长于社会加速转型期的青年学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与物质主义的驱动下,大学生群体更加注重自我需要与自身利益的达成度,诸如“内卷文化”“绩点为王”“孔乙己长衫”等网络热词,既表明了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勤奋努力的进取状态,也侧面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注重自我发展的现实性诉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从某种意义上讲,“价值的理想性规定”与“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统领与铸塑大学生的“灵魂”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具有自觉坚定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图景与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蕴含着“高势位”价值理想与“低势位”利益诉求之间的张力,驱动着铸魂育人的理想形态与现实样态的互动转化。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2.“价值的整体性统摄”与“铸魂育人的层次性结构”的关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凝聚社会共识的整合功能,旨在以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与精神信仰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即以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功能把“我”的价值选择凝结为“我们”的价值共识,继而形成符合时代新人素养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与理想信念。从战略视野来看,党和国家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着眼点,将铸魂育人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视域铸塑时代新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信仰。诚如恩格斯所言:“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无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统摄着多样复杂的情感认知与价值选择,最终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从教育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是一个纵横联动的立体结构。纵向上,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价值需要与精神发展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需要密切联系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及诉求,形成递阶式、渐进式的价值塑造层次;横向上,学生所在的院校与专业、个人的圈层与喜好,都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差异化、分众化的教育形态呈现,求同存异的个性化施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结构性特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实质上,铸魂育人的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的灵魂铸造活动,它既是以“合”的旨趣使大学生在灵魂深处习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主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向往、理想追求与自觉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青春力量;也是以“分”的方式把握铸魂育人的“阶段性”与“渐进性”特征,并基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层次分明、尊重差异的铸魂育人机制。这两者的转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质量和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在时代新人价值共识凝聚与民族之魂铸造中,应思考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如何更加个性化与人性化;在精准思政、分众化施教语境下,应思考如何以系统性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使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共同的精神信仰与实践动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3.“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与“群体的能动性实践”的关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马克思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一论断从两个方面揭示了铸魂育人的本质过程,即在“铸”的层面要把“思想”植入到人的灵魂,培育“积极实践”的人;在“育”的层面激活与调动“有实践力量的人”的情感意愿,使其在主体性确证中为社会与时代创造价值。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从实践论视野来看,在合乎主体意愿的基础上塑造“现实的人”的灵魂及其行动,把握“形塑”与“主体实践”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实践生成的内在环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铸魂的“人”是极具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的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个性鲜明,他们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实质上,铸魂育人的过程是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精神等进行塑造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要深刻把握“受动”层面的灵魂塑造与主体的“能动”意愿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说,铸魂育人的铸塑本质与实践本性的对立统一,激发着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因子,推动着学生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确证、实现与发展自我,进而在自我本质的价值确证中塑造个体的灵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意识上的能动性与价值上的创造性要求着铸魂育人活动深入到时代的实践之中,这与“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以及理论说服的路径依赖存在着一定矛盾。铸造灵魂的关键在于能否进入灵魂,而进入灵魂的重点则在于能否以主体的价值惯习与行为取向行事,并引导着学生在积极能动的实践中内在化地塑造灵魂。因而,“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与“群体的能动性实践”的互动关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参与大学生灵魂塑造的关键所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价值理想的群体感召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理想信念是人们价值观念系统的高阶层次,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理想与信仰的特有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铸魂育人所铸的“魂”,体现着时代新人的价值定位与人生追求,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形成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引领青年学生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终身持守的理想信念,使其在个人理想与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深度融合中实现人生价值。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首先,价值理想感召作用的发挥,归根到底要靠“物质的力量”。黑格尔认为,“理想性并不是在实在性之外或在实在性之旁的某种东西,反之理想性的本质即显然在于作为实在性的真理”。作为“现实的人”,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的大学生,在学业、社交、就业、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不断攀升,自身利益的满足与自我意义的实现日益成为大学生作出价值判断的关键标尺,“小我”在“大我”中的显现度与获得感也随之成为“被现实化的理想”。为此,铸魂育人要充分考量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与发展期待,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标尺作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具象化的感知。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内在统一关系,使学生明确“真正共同体”的建立是个体价值实现的依归。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其次,价值理想的群体共识,生成与凝结于群体所在时代理想的最大主题。价值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反映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状况及其实践主题。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结着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夙愿与期盼,对中国人民具有文化主体意义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在全程深度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时代的共同理想作为自我的人生理想。为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学生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与历史自信,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最后,价值理想唯有嵌入群体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与精神家园,才能持久性地塑造灵魂、化育新人。个体的灵魂铸塑与学以成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内置于自我的精神生命与意义世界。把价值理想嵌入群体精神生活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在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实践与体验中获得充实的意义感,积蓄精神创造的情感动力;把价值理想嵌入群体精神世界的意义在于,能够从价值引领的维度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使大学生在现代化发展中保持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肯认,激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把价值理想嵌入群体精神家园的作用在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聚合与价值整合功能,塑造大学生的家园意识与精神灵魂,使大学生获得具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归属与心灵安顿,继而在奋斗进取中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自我、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铸魂育人过程的循序贯通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从生命发展的视角看,铸魂育人要指向“人”的个性需要与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接受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尊严与幸福。一方面,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铸魂育人要把握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做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相统一的进阶式施教,在尊重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据此,可以推出铸魂育人过程的循序贯通律,即纵向循序与横向贯通相结合的铸魂育人规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首先,铸魂育人以“人”的渐进发展为遵循,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价值接受规律呈现差异性,因而铸魂育人的过程应当循序渐进。大学生在不同成长时期的思想表现与价值诉求不同,因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程式、路向也不尽相同。按照学历层次,人们习惯于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划分为专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按照时序逻辑,人们习惯于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划分为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日常教育与毕业生离校教育;按照年级递进,人们划定了大学本科四个年级的阶段性教育重点,即大一学生的融入适应问题、大二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大三学生的择选分流问题、大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问题。总体而言,研究者与教育者较为一致地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层次性、阶段性与渐进性,在满足铸魂育人一体化、整体化要求的同时,要兼顾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把握学生“知识习得—理论内化—价值认同—信仰铸塑”价值接受规律,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特点,层层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其次,铸魂育人以“育”的全面贯通为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以思政课为核心支撑,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铸魂育人是立德树人在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层面的本质化形式,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全面贯通问题,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等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情况既是高校各项工作质效评价的基本准绳,也是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价值内核与精神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时代要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最后,铸魂育人是“循序”与“贯通”的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之“魂”必须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价值接受与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循序施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全方位、广泛性地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环绕式、浸润式的价值涵化中成人成才。铸魂育人的“贯通”以“循序”为前提逻辑,不考虑学生接受规律的“大水漫灌”,只会造成“洪涝成灾”;“循序”以“贯通”作为现实支撑,仅关注学生成长纵向上的发展特点,不注重教育体系横向上协同行动,会造成某些领域、某些环节的“价值缺位”。总之,铸魂育人的“循序”与“贯通”是相互依存的,共同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灵魂铸塑的实践生成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灵魂”何以“唯物”是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实现方式的前提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铸塑的“灵魂”不是日常语境中的“灵魂”,而是唯物主义意义上生成于现实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灵魂”。按照唯物史观的理解,“灵魂”是在人的社会历史与社会实践中生成的具有自我目的性的社会意识,灵魂铸塑在本质上是实践论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精神信仰形成的现实根基,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塑学生的灵魂,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使学生在多样的实践参与和实践历练中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为全人类和世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文明之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灵魂”作为自我目的性的社会意识,从整体上统摄着人的情感、价值观与信仰,由感性世界、观念世界与意义世界构成。因此,从实践论视野把握学生灵魂铸塑的基本规律要由此展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首先,以“实践体验”为焦点的情感塑造,使“灵魂”获得了一种确定性的家园感与使命感,构成了灵魂铸塑的感性基础。在人的情感层面起到统筹作用的是个体所依存的共同社会心理以及群体的精神共识,其中共同“精神”在归属意义与实践意义上主导着人的情感世界。在当代中国具有情感统摄性的精神集中表征为中国精神,因而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铸魂育人的关键环节,涵融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精神铸塑着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命体验,能够使学生在身心践履的精神实践中获得一种文化主体性与实践创造力,体认着“生而为中国人”的意义与价值,诚如恩格斯所言,“属于我们灵魂的那种人的使命的崇高感情,为了这一点就是入地狱也在所不惜”。“崇高情感”是人在感性世界形成使命感的一种表现,我们在铸魂育人的实践探索中,要注重以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实践创造铸塑学生的“中国魂”,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崇高情感”与历史主动精神。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其次,以“实践证成”为内容的价值塑造,使“灵魂”有了明确定位与方向保障,构成了灵魂铸塑的动力支撑。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掌握学生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基本方式,但以价值观为支撑的灵魂铸塑仅靠理论层面的说服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社会制度优越性与道义性的认同度,是能否认同党的领导与共同理想的重要标尺。因此,以事实为支撑的“实践证成”就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现实体验与实践确证中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把自身观念世界的建设上升到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养成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塑造始终坚守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灵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最后,以“实践超越”为指向的信仰塑造,拓展了“灵魂”的格局视野与意义空间,构成了灵魂铸塑的文明向度。信仰处于灵魂铸塑的最高层次,它既体现着一个人对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求索,也展现着一个民族对自我命运与人类前途的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信仰既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与实践创造,也展现为当代中国青年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历史担当与人类情怀。故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在文明层面要自觉与“共同价值”相衔接,在“两个大局”中铸塑“身—家—国—天下”四位一体的现代文明灵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本文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难点及体系构建研究”(23JDSZKZ13)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原载2024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7月19日17:03: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uolaoshi.cn/225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