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站在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胸怀“两个大局”,面对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加快迈向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新部署,“双一流”建设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富强、服务民族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增强政治意识,把牢政治方向,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多所高校考察调研,同青年学生、教师代表座谈,对“双一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在不同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双一流”建设提出重要要求。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使命、战略任务,为各方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注入了战略自信,明确了战略路径,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根本遵循。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习近平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突破性、示范性工程,“双一流”建设要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始终坚持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自觉走好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服务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明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使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要求,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自觉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在应对复杂艰巨的挑战和竞争中坚定“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自信。习近平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的教育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积累了丰富而卓越的教育智慧。我们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大国,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艰巨挑战的必胜信心。我们要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自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在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导向中明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路径。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双一流”建设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计民生,以有组织科研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建立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深化改革创新,坚定内涵发展,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首轮建设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构建和完善“双一流”建设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引导和支持建设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各地各建设高校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深化认识,稳步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经过不懈努力,首轮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量子科学等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加强。建设高校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更加坚定,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更加扎实,在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上更加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开展“三全育人”改革,推动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大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党内监督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建责任层层压实。不断强化师生思想理论武装,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基础研究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凸显,培养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招生选拔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改革持续深化,培养模式更加多元。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度明显提高,在人工智能、脑科学、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设置一批学科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复合型工科人才。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导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建设高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深入推进人才强校工作,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2015年的61%增长到72%,引进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对加快“双一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涌现出一批教师先进典型,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层次、能力实现新突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建设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和重大研究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取得了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自主研发国内第一座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研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我国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等一系列重要进展。建设高校以需求为牵引,支撑产业升级发展,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建设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主力军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甲骨文、考古等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绝学”代有传承,多个高校智库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和培育单位,建设47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马藏、儒藏、清华简等一批重大学术研究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建设高校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搭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开展跨领域跨国界教学科研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外优秀人才,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了突出贡献。鼓励支持建设高校引进境外优质院校资源,在理工农医类、急需空白或“卡脖子”学科领域,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招录数千名出国受阻的优秀学生,通过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等校际合作方式接收近2万名学生短期就读,有力回应和解决了相关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对外科研合作,搭建全球交流网络,建设高校积极通过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组建或参与国际教育科研联盟等,搭建全球教育科研交流网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师资培养,通过大力实施相关项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推动高校师资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建设高校治理能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高校党委管党治党、正风反腐、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好办学方向关、人才政治关、发展质量关。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注重权责匹配、放管相济,积极营造专心育人、潜心治学的体制机制环境。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一流人才方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加牢固地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深入发挥建设高校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大力度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论研究,扶持一批“绝学”、冷门学科,改善学科发展生态。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坚持引育并举,更好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统筹国内外人才资源,创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端平台、资源配置和环境氛围,集聚享誉全球的学术大师和服务国家需求的领军人才。优化团队遴选机制,健全基于贡献的科研团队评价机制,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稳定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不断完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大量涌现的体制机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厚做实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基础性、前瞻性、非共识、高风险、颠覆性科研工作。瞄准国家高精尖缺领域,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力争在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更快突破,取得创新性先导性成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建立协同组织、系统集成的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不断健全与高水平教育开放相适应的高校外事管理体系,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全面提升来华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质量。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建设高校发起国际学术组织和大学合作联盟,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动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发展和科研攻关任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切实优化管理评价机制,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深入完善建设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基于大数据常态化监测,着力建设“监测-改进-评价”机制,探索分类评价与国际同行评议,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反映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成效评价体系,落实高校的建设主体责任。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条件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学科为基础的建设支撑,探索建设高校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完善稳定支持机制,引导多元稳定投入,创新经费管理,强化基础保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发凸显。步入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支撑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双一流”建设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广大建设高校知重负重、勇毅前行,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大雁高飞头雁领”的担当、“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定中国特色、创造一流标杆,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洪大用 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8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73.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