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通过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全民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增长。基础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多层面的发展逻辑关系,可从聚焦质量、立足素养、推进数字化发展方面深化高质量发展实践。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关键词:高质量基础教育;新质生产力;创新型人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基础教育不仅具有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功能,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奠基阶段,这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首先,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往往源于人对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或应用技术的革新,其中,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关乎成长资源和环境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人才的早期培养。其次,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正确的生产要素配置对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对其他要素具有配置作用。据此,可以看出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将通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人重新组合和优化使用各种生产资源的能力,最终服务于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是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与时俱进,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必要的新技术和管理培训,有利于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让教育不间断地服务于师生适应新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力的提升。可见,为适应并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教育需要聚焦质量、立足素养,把握技术赋能带来的机遇。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聚焦质量:转变基础教育发展观念,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从教育经济学视角来看,教育发展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通过对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推动生产力发展,使潜在劳动力转化为实际劳动力。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教育对生产力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人口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的差异是解释生产力发展差异的重要路径。[1]因此,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教育不仅需要考虑数量扩张,更要关注质量提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具体而言,基础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划分为“整体提升”和“优质发展”两个方面。整体提升即关注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做好准备;优质发展则强调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新质人才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一是要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基础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石,要强化质量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根据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中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资源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等问题的解决,加强跟踪监测,优化对区县教育水平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用人政策相协调,激发区域及学校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二是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发展”,为新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相较于传统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体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要借助“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STEM教育等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支持边远地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制定专门化培养方案。同时,通过设置可选择的课程以及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人才基础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素养本位:推进基础教育模式变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过程中,有效改革是关键。当前,学校教育模式容易陷入重视学业成绩、工作技能等认知能力而忽视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过分重视标准化、确定性知识而忽视素养和思维提升的误区。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活跃因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在此背景下,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非认知能力将发挥对生产过程均衡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将重点从“育分”转移到“育人”层面,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强调整体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变革。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一是更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新质人才是推动其形成的主体性力量。[2]在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冲击下,知识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成长为第一生产力,客观上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的知识传递、技能培养以及创新能力激发等功能促进生产力的转化。具体而言,教育可以通过培育具备创变思维、复合思维以及技术思维的新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因此,要在传统讲授教学法基础上,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在创新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终身学习观念。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桥梁,教育能够通过促进科学技术与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融合,让劳动者学习掌握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在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中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3]从而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基础教育在课程与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和面向未来学习的积极态度,让善于学习的技能伴随学生的一生,为个人后续的高质量成长奠定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三是尊重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由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学生培养也需要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例如,在办学机制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满足不同办学特色学校的需要。在课程建设上,做好“双减”加法,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和课后服务的开展,完善选课、教学、评价制度及学科教师结构,保障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多方面营造支持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支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技术赋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除高素质劳动者外,新质生产力还包含了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的跃升。其中,劳动资料的跃升即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等的引入,劳动对象的跃升则表现为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扩展。伴随新兴产业发展的数字技术也正广泛渗透并重塑教育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和智能产品等工具的潜力,帮助学校教育实现更加灵活、个性化和创新驱动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推动教育体系整体提升,打开通往高效能创新之路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任意门”。因此,必须借助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着力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束缚。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一是要发挥教育数字化资源整合优势,促进教育系统内部的知识进化。由于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形成了综合性的动态的新知识观。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知识再生产的承担者,能通过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提纯、加工和重组,扩展劳动者对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认知范围。[4]教育需要促进学习者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帮助学习者突破原有知识体系的局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要素支撑。基于此,一方面,要加快开发适合教育场景的软件和应用,包括学习管理系统(LMS)、在线课程资源、互动学习工具、评估和反馈平台等,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深化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利用云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建立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存储、备份、共享和协作等,让全国各地的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拓展学习者知识边界,以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利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质量提升。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二是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师生对新质生产环境的适应性。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指导力、推动力和支撑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此也要适应并运用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劳动市场对于具备数字技能和科技素养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这要求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师生的数字技能和科技素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教师发展方面,要引导教师充分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网络研修培训平台等,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网络、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同时,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技能水平,设计差异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提升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在学生培养方面,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更多青少年获得拓宽视野及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对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1]黄斌,云如先.教育发展何以强国——基于1960—2020年认知技能国际可比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23(10).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2]祝智庭,戴岭,赵晓伟,等.新质人才培养:数智时代教育的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24(1).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3]李政,崔慧永.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4]姜朝晖,金紫薇.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24(1).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作者钱佳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曹义兰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办学成本测算与分类支持政策研究”(课题批准号:BFA230087)的研究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5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8307.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