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先后经历了最初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调整阶段、新千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19年之后的提质增效阶段。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后来华留学整体规模显著下滑。当前来华留学教育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预计需要3-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和水平,但从整体来看,来华留学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已是大势所趋,这既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发展规律,也是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疫情加速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做好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应立足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做好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做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必将丰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必须承担起文明交流互鉴的职能和义务。一方面,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是“要改变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无知和误解”(冯洁,2017)。早在1950年,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入境时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学习上严格要求,认真帮助;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肃管理”的原则,这同样适用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实践。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要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跨文化交际等相关内容,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跨文化冲突和矛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引导力、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力、国际舆论斗争的影响力、国际品牌建设的公信力等方面显著提升(沈斌、张睿、陆为,2020)。与此同时,“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魏海生、梁怡,2022)。关于当前世界新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交汇的新时代背景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完善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迫在眉睫。就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来说,来华留学生群体既是当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受众,更是未来潜在的传播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生力军。相较于境外的国际人士,来华留学生在心理层面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关注度、认同度、接受度等方面都有着先天优势。正因为他们身处中国,他们更有机会通过切身体验去感受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健全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有利于我们“广交朋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借船出海、借嘴说话,推动‘中国声音’在相关国家进行‘本土转换’”(魏海生、梁怡,2022)。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是来华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保障。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正式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从来华留学生学科专业水平、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语言能力、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来华留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这一培养目标被列为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二大方面,其重要性仅次于学生学科专业水平。一方面,积极完善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能够让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并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增强其跨文化适应能力,有效避免跨文化冲突或误解,缩短其融入中国社会的周期。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经历或留学体验更多地来自他们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互动,充满人文关怀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将为来华留学生营造更多的良性互动机会,提高他们在华的留学体验。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能从根本上有效缓解来华留学生思想顾虑,保障来华留学生在华正常学习生活,必然有助于其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实现高效高质的校园学习良性循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是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现实需求。从宏观方面来看,来华留学生管理和来华留学生招生是来华留学教育同进同退的两个方面:只有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和招生质量比肩并起,才能保证来华留学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质量是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依赖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有效开展。从微观方面来看,来华留学生个人受自身语言能力限制、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差异、文化适应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容易在学习、情感及健康方面出现困扰(吴晖晗,2020)。在新媒体网络条件下,风云诡谲的国际舆论环境和鱼龙混杂的信息渠道都给来华留学生管理,特别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才能从思想层面扫清来华留学生管理潜在的风险和困难,保障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驾护航。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当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主要问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其实,从来华留学教育伊始,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践就从未中断过。但由于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高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停留在碎片化、随意化的日常管理中,缺乏系统化成体系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理论研究,因此整体缺乏纲领性指导,影响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发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认识的两极分化。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存在很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有些高校或留学生管理部门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为烫手山芋,片面地以话题敏感为由因噎废食,抑或是以完成规定任务的心态一切从简、草草了事,使得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名存实亡或者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有些高校或者留学生管理部门生搬硬套,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大水漫灌”,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黄雨,2020)。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特殊性对队伍建设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没有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现有的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设计中更加注重留管人员的外语语言、日常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忽视了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密切相关的国际教育发展规律、跨文化交际能力、国情教育教学法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不利于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成长,影响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体制的缺失,很多本该由社会或校内职能部门承担的事务均以“无限责任”的方式强加到留管干部身上,使本该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主体力量的留管干部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开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研究力度不够。强有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备的理论支撑,但当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专项研究依然任重道远。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现有文献成果聚焦于中国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涵盖了中国教育各层次各领域,相关理论研究趋于成熟,与社会发展结合度较高。相对而言,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理论研究刚刚起步,缺乏理论厚度,与来华留学生直接相关的文献体量较小。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在明确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核心定位的同时推动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尽管在理论研究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界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和理论实践方面开始了更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模式探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提高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021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这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寄予了厚望。首先,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应统一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高度统筹做好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相关纲领性指导文件,为相关学校和部门开展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应结合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和来华留学生群体特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之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做好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建设。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者自身政治水平、道德情操、文化素养、业务知识等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我们的“身教”重于“言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留学生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每一位从事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的老师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感染来华留学生,力求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效果。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者只有“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中有礼有节,张弛有度。其次,要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队伍的建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立足本职,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丰富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内涵,提高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贴合度,让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不仅有“温度”,更接“地气”。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研究投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理论的研究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来华留学教育面临的“必答题”。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零星且稚嫩,无法有效支撑高质量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这需要我们主动加大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理论研究的投入,从经费、人力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开展。一方面要鼓励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者总结和归纳成功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实践经验,提炼值得推广、可操作性强的典型做法;另一方面支持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来华留学教育一线工作人员“跨界”合作,发掘利用现有研究体系的优势资源。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创新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形式。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不是机械的理论灌输,更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文化交流。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来华留学生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的确,只有让留学生更多地切身体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成果,才能充分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实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我们要通过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提供各种便利渠道,让留学生深入中国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事例和真实的数据往往更有说服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总之,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建立健全高质高效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制机制是新时期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开创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要以天下一家的人文情怀让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者李义成系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生主管,黄金莲系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师。本文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柬埔寨‘一带一路中文+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及市场拓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1YH001CX4]、安徽大学2022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后疫情时代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以安徽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22xjjbgs018]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3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991.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