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林焕新)“在两个大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融激荡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以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来探索与实践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直面人工智能新时代对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提出的巨大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今年全国两会,吕建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建议》。在他看来,面对上述“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基础上,完成从知识体系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向知识思维体系、创新创造体系、知行合一体系、做事做人体系等有机融合的立体化模式根本转变,为在新型基础学科和新型基础设施“双基”联动演进发展层面建构“AI for Science”与“Science for AI”有机互动的新格局和“基础研究与创造技术非线性互动”新范式,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奠定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为此,吕建建议: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第一,在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针对人工智能新时代挑战的应对举措。以系统化的方式思考、谋划、探索与实践宏观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架构变革,重塑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在教师、教材、课程、生态、管理上转型。可以正在推进的“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为载体,加以探索与实践。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第二,适度扩大“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规模并提升内涵要求。数理化生作为理科四大基础学科,是“AI for Science”与“Science for AI”的重要载体,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对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启动建设“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这将对数理化生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建议教育部综合考虑学科学术声誉、发展基础和建设绩效,动态调整、适度扩大“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的规模,并形成特色化内涵系列,构筑更为宽广雄厚的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基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第三,适度增加“基础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覆盖的学科类别并提出内涵要求。天文学与地球科学对于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建设航天强国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基础性的重要支撑,建议教育部在“基础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框架内给予重点考虑与大力支持。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3273.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