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培养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步入新发展阶段,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学科交叉融通不仅是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吸收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创新元素推进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方式,意义更加凸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学科交叉融通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然趋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学科交叉融通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不仅局限于“纯学科视域”,也极大促进了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国际化师资培育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进而提升高校办学的整体竞争力,全方位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纵观诺贝尔奖的获奖历史,在20世纪最后25年评选出的95项自然科学奖中,属于交叉学科领域的有45项,占获奖数的47.4%,充分体现出学科交叉融通在人类科学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一)学科交叉融通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追求内涵式发展以及支持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进一步落实推动学科优化的要求,提出“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和“加速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内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应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夯实学科建设这一高等教育的核心与根基,加强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建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二)学科交叉融通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学科交叉融通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路径,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利用中外学科差异性特点,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鉴、吸收创新,推动建立丰富多元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群落,以优势学科为支点,培育更多超学科、跨学科门类,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构建内生动力强大、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高峰。此外,从“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把“交叉学科建设”列为核心观测指标、中外合作办学被纳入全国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等可以看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建设与高校“双一流”建设间越来越具有紧密联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三)学科交叉融通服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外合作办学因其独特的办学制度和“四个三分之一”规定,已成为国际化师资引进和培育的重要平台。用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交叉优势,有助于国际化师资的培养与提升。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协作、深化交叉融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推动文文融合、文理交叉、文工渗透,搭建师资队伍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化师资的科研成果产出与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交叉学科的孕育,支持学科知识的循环、发展、更新、裂变,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中,促进中外师资的学习研讨与交流互鉴,提升教师融通意识,能有效提升学校师资的整体国际化水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四)学科交叉融通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拔尖创新的学科专业、一流的师资与高质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科布局时通过中外学科的交叉融通,深化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结合、文理工科等不同学科门类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的结合,塑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结合点。以学科融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为学生充分营造融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通过运行集学科大类培养、国际化办学、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于一体的新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平台,着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将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有效路径。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五)学科交叉融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阔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需。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通,有助于加快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既是国家发展所向、时代大势所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光学和电科学等物理学科交叉的光电科学为例,目前相关产业在全球已突破万亿级别规模,在工业、消费、国防、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围绕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生命光电子等领域牵头组建光谷实验室,聚焦“卡脖子”问题克难攻坚,为武汉光谷科技产业的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学科交叉对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科专业设置的现状与瓶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我国现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85个,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78个。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一些明显趋势,在地区分布和规模上,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形势;在办学层次上,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占总体项目的16%,高层次办学有待增长。笔者对178个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学科布局较为多元,但也存在部分学科结构失衡、学科特色不够显著、交叉学科项目偏少等问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一)学科布局现状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科分布(如图1、图2)呈现以下明显趋势:管理类学科分布趋于饱和,整体占比超过40%;交叉学科初露头角;硕士层次项目中,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科分布占比相对较高,博士层次项目中,农学、医学、经济学分布占比相对靠前。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科布局中,对国家急需的理、工、农、医等学科有所倾斜,但管理学科过于饱和、学科结构失衡的问题不容忽视。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二)专业设置的四种模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否为中方及外方高校优势专业,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专业设置上可分为四种模式:强强合作、取长补短、取短补长、共建短板。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分析发现,引进国外高校优势学科资源依然是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布局的主流思路,共占比73%,其中49%的项目通过吸收利用国外高校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本校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24%的项目则以之促进本校非主干学科的发展,另有27%的项目选择了非外方优势专业或者非双方优势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设置中缺少合理统筹与科学规划,专业结构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度有待提高。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三)交叉学科分布情况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目前,交叉学科专业在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布较少,占比不足6%,主要为管理学科与经济学、工学、理学、医学的交叉,以及理工类学科与农学、医学、艺术学的交叉。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举办农学和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着眼双方的优势学科及农学、生物学的知识谱系联结,进一步拓展新的学科内容和方向,促进农业科教融合创新。但整体看来,高校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共建交叉学科的模式和路径有待进一步拓展。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交叉融通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的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简称“法与经济学院”),是法学与经济学交叉领域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成立以来,其在深化学科交叉融通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以学科交叉融通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一)找准发展定位,凝练学科特色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期致力于推动经、法、管三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特色,以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经济学和法学学科排名均位列全国10%。罗马第一大学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国立大学,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全球卓越,基于法学学科优势,罗马第一大学于2000年成立了下属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系和法学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法与经济学学科发展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罗马第一大学在合作之初,通过深入探讨、充分论证,结合两校学科优势,将促进法学与经济学的深度融通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科发展定位,并以此为根本,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育、人才培养等多层面凸显法与经济学融通特色。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二)深化交叉融通,建设特色学科群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法与经济学院设有法与经济学、数字经济与法治两个双证专业,比较法与欧洲法、认知法庭科学两个单证专业,这些均为交叉学科。四个专业不仅各具特色,更在新文科建设领域创新尝试,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门类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为基础,法与经济学院积极引入罗马第一大学优质师资、课程教材、授课方式等教学要素,配备中方专业教师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学习、剖析、讨论其课程体系,与学校相关学科体系进行对比交流,积极推动建设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法与经济学科群。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三)着眼国家急需,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法治领域国际话语权提升,法与经济学院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优势,邀请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组织和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选派学生赴院校机构实践访学,与境内外律所深化合作、共建海外实习基地,打造法经论坛、国际仲裁实务大讲堂、名校面对面等国际学术活动品牌。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务处理能力,为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国际期刊等培养储备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进一步贡献力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四)吸收创新元素,打造融通示范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法与经济学院以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优势,协同学校相关教学单位共同建设优质全英文课程,建立融通型教研室,开辟法与经济深度融通“试验田”。鼓励专业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科融通相关研究,支持法与经济学院融通型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专业学院开展教学工作。探索开设融通型双语课程,通过课程、科研、师资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共建,将学科交叉融通的创新动能转化成学校一流学科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强大动力,打造学科深度融通的示范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综上所述,学科交叉融通对高校“双一流”建设、国际化师资培育、拔尖人才培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重大战略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学科布局上还存在学科分布失衡、学科规划缺乏明确定位、特色不够突出、学科交叉融通不足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法与经济学院在法学、经济学、自然学科上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开拓学科交叉路径、达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作者 雷兰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对外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2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1903.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